本报上海12月26日电(上海交通安全报记者钱承飞本报记者谢军)大城市中交通不畅是个较普遍的问题,12月17日,本报《南京为什么能够不堵车》一文发表后,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长王济民。王济民说,我多次到过南京,他们在交通管理方面确实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结合上海的实际,他说,上海市区交通逐年改善,市民满意度也逐年提高,主要原因是市政府投入巨资,市政道路建设迅速,同时,交通管理部门也不断加强科学管理,使堵车拥阻现象大为减少。
上海市区人口加上流动人口在1000万以上,现有各种机动车80万辆,自行车、助动车500万辆以上。八十年代后期市区车辆平均时速只有10至11公里,不仅市民出行怨声载道,同时也直接影响投资环境。当时只得采取限制措施。近几年来,上海交通明显好转,因此对新增车辆适度放开。上海又有了地铁、高架桥等新的交通通道,大大缓解了交通难的矛盾。但是,堵车现象仍然存在。对此,王济民认为,必须加强科学管理,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才能提高车辆通行能力。
据介绍,上海交警总队近几年来运用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科学地疏导、疏通路口流量,在破解交通难点、结点能力上明显增强。一是构筑与上海国际大都市交通管理相适应的信号、标志系统,上海现有1400个路口设置了信号灯,其中自适应信号自动系统控制路口达501个,为全国各大中城市之最,采用该先进系统控制的路口车辆通行能力提高20%左右。在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中,做到“合理、清晰、醒目”。二是对单向交通进行充实、调整、完善,迄今全市已有350多条单向道,这些单向道有助于道路通畅,受到司机欢迎。三是挖掘潜力,盘活道路通行存量。如对内环高架、南北高架道路部分路段、路口分别实行四车道辟为五车道、五车道辟为六车道等。四是提高交通信息发布水平。上海交警总队今年研制成功《上海市交通路况实时传播系统》,该项目使市区15个支队与总队指挥室信息传递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缩短至2分钟,通过该总队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办的上海交通信息台即时播出全市交通路况信息,为市民和司机出行时绕开拥堵地段发挥了重要作用。